心情回顧

 
作品名稱: 心情回顧
作者: 文藻外語大學

1. 計畫面 
「愛河.覆鼎金--溯源奇航」計畫以愛河上游覆鼎金社區為場域。覆鼎金是文藻外語大學周邊地名的總稱(圖1-1),是一個被愛河包覆,與愛河相伴共生的社區。區內包括7個里,金獅湖風景區、檨仔林埤濕地、金獅湖蝴蝶園、微笑公園、雙湖森林公園,及著名的保安宮、道德院、船仔頭等人文景點。計畫聚焦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優質教育(No.4),並以「社區設計3.0──社區共同體的概念,從文史探索、生態保育、宗教發展、多元教育、視覺藝術五個構面,落實場域踏查與多元教學與人才培育(圖1-2)。

(圖1-1)

(圖1-2)


2. 課程面

   (1)針對社區設計中「生態保育」與「多元教育」兩個構面,「環境與人」修課學生與計畫助理合作辦理認識社區生態的「Summer Camp-生態小學堂」線上營隊並設計教案、讓社區小學的學童融入實踐場域(覆鼎金社區)由學生擔任營隊講者,介紹河川濕地、社區常見的植物、日常蔬菜與植物結構,並引導學童彩繪植物的果實,獲得學童及家長的好評。成果記錄(影片)。「夢想藍圖 有你相服」則是在本校辦理的實體營隊,由學生擔任講者,透過地圖帶著學童認識場域和社區內學校的相對位置。
   (2)「數位教材製作」與「平面視覺設計」課程針對社區設計中的「宗教發展」、「多元教育」與「視覺藝術」等三個構面,導入數位資源與技術,以覆鼎金社區的宗教信仰為主題,讓修課的學生深入了解社區的宗教發展與沿革,並從覆鼎金多元的宗教文化激發學生們的創作靈感。課程中,教師邀請經驗豐富的業師進行協同教學,分享業界中的設計原則,並以實際的案例說明視覺藝術中圖像傳達與文字內容的排版,繼而以課程作品紀錄覆鼎金保安宮的建築之美。(圖2-1)是大殿外側的石獅、(圖2-2)是正殿大門上的匾額、(圖2-3)是宮內的大紅燈籠。
   (3)
影像媒體製作」以社區為實踐場域的教學設計,從視覺藝術構面培力學生影像敘事能力(圖2-4),同時具像社區文化與在地特色,鼓勵學生走入社區,以學生的視角,聚焦在人文風情與藝術內涵及居民的生活日常,透過鏡頭去呈現社區的樣貌。訓練學生運用手機製作影像之便利性,使其具有運用傳播新科技說故事的能力(圖2-5)。更重要的是透過攝影鏡頭具象化的特性來說故事,也讓社區的視覺藝術進行影像串流的處理,藉以優質化高雄永續城鄉發展的行銷信息。
   (4)「現代文學(一)」課程針對社區設計中的「文史探索」、「多元教育」兩個構面,引導學生觀察覆鼎金社區容易被忽略的人文盲區,並以藝文轉譯的路徑,讓學生思考如何使在校書寫的藝文作品,成為活化在地文化的文本
課程中,教師邀請經驗豐富的業師進行協同教學,分享藝文轉譯的設計原則,並以實際的案例說明地方需求與藝文創作的橋接過程,深化學生對覆鼎金社區的文史體驗。課程紀錄。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圖2-5)

3.教師面

陳靜珮老師:

行敘事力計畫是一件龐大的工程,為期三年的計畫歷程苦樂參半,苦的是計畫執行上有進度期程的壓力、系統文書資料的繁瑣耗時。但快樂的則是與團隊教師的熟識、跨域對話與互動激發出許多教學靈感;在各項研習中認識校內外新朋友、學習了教學設計相關的新知與創意而獲得成長;也因為看到學生作品中所展現的場域特色與多元創意,這應是個人最大的驚艷與成就感!

其次是在場域中看到了文化的多元與深度,許多常民在這塊土地上長期默默奉獻與耕耘,其中尤以來自挪威、在台行醫超過30年的畢嘉士醫師,1960年代曾駐診於本計畫場域,照顧南台灣的痲瘋病與小兒麻痺患者,至今走過他曾駐診行醫(現已荒廢)的皮膚科診所旁,感動之心仍油然而生。

 

陸冠州老師:

覆鼎金社區位於高雄市的邊陲位置,學生休閒時多半往市中心跑,他們對愛河上游覆鼎金社區多半抱持一種負面的成見,認為它是個不夠現代的老舊社區。執行這項計畫的最深感觸是,學生凝視美感的能力深受都會文明所建構的視覺體制影響,教師必須循循善誘,讓學生了解觀看(seeing)是人類雙眼的功能,凝視(gaze)則是一種「論述性決定」(discursive determinations)。學生進入覆鼎金社區必須改變其視盲( change blindness)情形,察覺環境中被忽略的現象,才有可能深入體會覆鼎金社區的生態、建築、人文之美。所幸在計畫成員與社區耆老、夥伴的合作下,三年來學生回饋的成果令人欣慰。真心感謝這個計畫讓我們執行以社區為實踐場域的教學活動,很棒!

 

蘇彥衍老師:

數位設計相關課程主要採用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以分組方式,小組成員間能夠有更緊密的互動,以及更佳意見交流與想法溝通方式,以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並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成效,也讓學生透過數位的專業知能,來設計認識我們計畫實踐場域-覆鼎金社區的數位學習教材。

 

戴莉蓁老師:

我的課程採示範教學法與協同教學法,讓學生透過創新設計思惟,表現與詮釋覆鼎金的文化與歷史,透過一連串多元課程活動,藉此讓學生實際操作設計進而導引其設計察覺、反思、美學探究、文化價值澄清,並最終形塑觀念內化於心。學生們可以透過本計畫跨領域課程與教學活動的參與,在場域的設計實踐過程中運用專業所學進行設計創新與創造,並透過反思的過程進行自我專業能力的檢視,進而提升自我專業知能以及跨領域應用設計實務技能。

 

陳重友老師:

原本課程的設計是培力學生影像敘事能力來展現學習成效,但過程並不如預期順利,在執行上也遇到一些問題,像是學生的學習認知以及疫情的擾動,都造成學習成效受到影響。被稱為「快世代」的學生,相對來說,容易接收感官的刺激而快速聚焦,但無法放慢,多些耐心去進行觀察細微變化;學生活潑、熱情、自主意識強,有自信愛展現自我,加上影像社群媒體的推播特性,因此動態影像拍攝常有炫技的鏡頭設計出現,卻少有敘事內容,這是學習的大問題。
雖然疫情擾動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可是也讓學生多了沉靜思考的機會,學習成效轉化為正向動能,教學執行的調整與修正,讓老師更有耐心引導學生體會與用心感受及親近觀察,用影像發揮影響力並傳遞正能量。

 

歐修梅老師:

有時候,我們在課室中認為有意義的教學主題,對學生來說有種遙不可及的隔閡感。執行這個計畫,帶領學生走出課室,參與文藻周遭的覆鼎金社區,實質提升了學生的文本解讀以及各種文類的寫作能力,看來這是目前最好的教學方式。另外,這三年因為計畫的支持,讓我可以在大腦認知科學上有更多深入的學習,對於學習的歷程和脈絡,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將這些認識放入課程中,設計出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這些活動,對於維持學生注意力、累積學生運用工具的經驗,都有很大的幫助。

 

陳子梅老師:

在計畫中,我開始接觸社區營造這個區塊。接觸了三位有實務經驗的講師,大家嘗試用不同方式讓「社區文史」有更多的生命力,於是邀請他們三位幫我們團隊師生做增能研習。而我也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我們可以著力的點,較可惜的是我們是一屆屆不同的學生,這個成果歷程要遞進上有其難度。但是日後若能培育出更多關心地方的人才,也是一個很棒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