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係探討幼兒保育系「實務專題」課程的教學歷程,不斷進行省思與行動,藉以提昇教學成效。
基於本校的醫護健康特色,透過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母嬰用品或教玩具的發想,輔以專業技師的協同教學,產出創新作品,再引導學生參加發表會或競賽。學期結束,省思教學過程後予以調整,再應用於下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當中。
教學模式援引CPS與ATDE創造思考模式,導引學生創意發想,加強實做、分享與評核的策略,提升教學產出的質與量。經過多年教學改進後,本課程具體的實施歷程為-「教師與學姊作品觸媒-引導學生發現困難-引導搜尋資料-提出解難方案-導入專利師諮商-尋求最佳方案-材料購買和實做-完成作品-測試與改良作品-創意分享與評核-鼓勵參賽參展」。
課程的成效評鑑,則以Kirkpatrick評鑑精神進行兩層次的檢視,透過教學滿意評量、半結構晤談以及實做成果評核等,了解學生的學習滿意與學習產出情形。教學成效上,每組學生能產出一實體作品。教師方面,此四學期的教學評量滿意度皆達到90%的整體滿意(6點量表,5.40分以上),除錄製課程的數位教材,並提供觀課。再者,並充分將課程教學產出擴展延伸,指導學生獲國際發明展4金2銀2銅佳績,教育部實務專題競賽前三名累計獲獎4件,全國性三創競賽得獎14件,師生合作申請發明與新型專利7件。
希望本研究可以提供技專校院實務專題課程實施歷程的參考,並對提昇學生滿意度以及學習成效、產出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