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議題,開展全校性跨領域人才培育課群模組-「智慧城鄉創生」與「海洋資源永續」。藉由場域踏查及訪談,體察在地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對於議題的學習具有使命感與意義感;並透過組織教師社群,發展創新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定義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素養能力。
(一)「智慧城鄉創生」課群模組
以高雄市鳳山區的鳳崗社區與赤山聚落為論述場域,透過了解場域之古蹟歷史、在地特色文化及社區的永續營造的渴求,引發學生對在地議題的關注,並融入數位資源與行銷技術等課程,激發學生多元敘事思維,培育學生成為智慧城鄉創生之未來人才。
(二)「海洋資源永續」課群模組
以高雄市旗津、永安區海域環境出發,引導思考海洋價值及海洋資源循環利用之問題意識,透過閱讀理解、溝通合作及未來思考等方式培養學生多元敘事能力,融入旗津海洋生態、在地漁業、觀光休閒與海洋廢物應用等面向之產業需求,培養學生成為未來海洋資源永續人才。
場域踏查成效 |
本計畫希望能翻轉大學傳統課堂單一專業學科為主體的概念,設計「關注在地需求,解決現實問題」為主體的翻轉課程,透過探詢與發掘問題,發展問題意識,結合跨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在地民眾共同發展創新思維與解決策略。
(一)「智慧城鄉創生」課群模組
本課群主要實踐場域為鳳崗社區與赤山聚落,讓學生接觸當地獨有的米食文化和傳統生活習俗與工藝,進而深度認識鳳山廟宇建築與歷史古蹟。透過場域探索有助於學生充分了解在地文化的特色以及歷史脈絡,並結合當地議題或傳統文化,引導學生開發鳳山特有的文創作品、觀光手冊及行銷提案,培育學生創新思考且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海洋永續發展」課群模組
本課群模組實踐場域為「旗津區」及「永安區」,兩者皆為高雄重要漁鄉,可其歷史背景、產業經濟型態大相逕庭,在國語文課程以文字敘事為載體,帶領學生至場域做深度的走讀,並以圖文創作作為永續永安的敘事手法,培養科技大學學生文化思辨及多元敘事的創造力;而在專業課程中引導學生對於海洋永續議題的探索,以及場域在地的海洋觀光休閒、生態教育等知識的學習。
教師社群的經營有助於教師反思原有之教學方法,透過社群的共學效益,有效啟發教師創新教學想法,亦讓嘗試創新教學的教師能更有信心勇於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本計畫教師社群之共學共備以引導學生具有多元敘事能力及利他精神實踐為目標,其成效如下:
(一) 議題串聯跨域教學:透過情境學習引發學習動機,以悦趣化學習延續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透過故事、遊戲、對談、創作等多元的方法,深化對地區環境及發展方向之認識,並發展詮釋論述之能力。
(二) 課程共議專業增能:透過共同備課、觀課與議課的方式,不斷修正跨域課程設計內容,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或教學實務工作坊,增進教師跨領域教學所需之各種專業知能,亦能深化計畫教師之間的連結,促進教學實踐之經驗交流與知識共享。
本計畫辦理之研習是為了讓在教學現場的教師能提升教學知能,並解決課程理論與實務脫節的難題。本校透過教師研習工坊,讓老師了解課程設計之四大脈絡,「為什麼要開這個課程?」、「這個課程中的能力是什麼?」、「用什麼條件能讓課程發揮作用?」以及「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感」。
(一) 教師工坊
在教師工坊中協助教師認識並安排四大課程發展過程的脈絡,重新檢視課程設計及確認課群老師之課程目標是否一致,協助教師在過程中獲得解構自我課程與再建構的能力。
(二) TA工坊
透過工坊安排的系列活動,可增進TA在團隊間的溝通能力,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於培力工坊的培訓中,訓練TA整合各方觀點,並以有系統的思考方式表達自身的想法,使夥伴更加認識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建立人本關懷、實踐於社會之態度。
光陰芢苒,計畫已邁進第二期階段,期間有歡樂也有挫折。回首來時,內心充滿感謝,一路上總是有許多夥伴挺力相隨,才能放眼未來,持續帶著祝福而努力耕耘。十分感謝總計畫辦公室安排多元培力工坊,從教師、TA到助理之培訓,全然不遺餘力,這些訓練都將成為日後茁壯的養分;亦因為計畫教師在教學上的努力不懈,使本計畫能夠順利發展,進而推動「議題導向敘事力學分學程」;透過本計畫讓學生可以接觸真實的教學環境,帶領他們學習更多元且實用的跨領域課程,期待培養學生具備綜合敘事、多元想像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未來成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跨領域人才。